“招降曹操!?”
大捷之后的第一场军议,王羽第一句话就把众将惊得跳起来。
“主公当三思啊,曹操非是寻常之人,与二位公孙将军,高、袁、马、陈诸位皆大有不同,此人胸怀大志,擅长招揽人心,如今已是身负天下士族之望,又精擅合纵连横的手段……若当真以此人出镇边疆,恐怕会适得其反,战祸连绵啊!”
诸葛亮的反应最快,想了想便整理好思路,语重心长的提出劝谏。
“孔明说的没错,那厮心黑手狠,绝对不是善茬!对付这种人,就该穷追猛打,不给他留下丝毫喘息的机会,直接砍成肉泥,这才妥当!”太史慈紧跟着说道。
他和典韦不打不相识,颇有几分惺惺相惜,对王羽放过典韦的决定是无比赞同的,可曹操……他甚至有些怀疑,主公是不是被大胜冲昏头了,不然怎么会想出这么个主意呢?
就连一向对人不对事,专门和诸葛亮唱反调的魏延也不赞成王羽的提议,他黑着张脸说道:“别说那曹操未必看得清形势,就算他识相,可诚明他们的仇怎么办?难道就让他们白死了吗?反过来说,这一仗曹操的兄弟、子侄死了一大堆,他又岂能丝毫不放在心上?”
或许这是青州成军以来,王羽遭到属下质疑最多的一次了。他倒是不觉恼火,这个念头本来也是他在面对典韦时的突发奇想,连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,遑论其他人?
众人的反驳也都很有道理。
魏延持的是仇恨论,未尽之意也是在提醒王羽,放过曹操,吕布那边怕是不好交代。大概是中原战局的突变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,所以太史慈对曹操的评价异常的高,认为不能给对方一丝一毫的机会,不然就会存在巨大的隐患。
诸葛亮则是单纯从野心和才能来分析,将曹操和现有的几大诸侯区分开。
目前定下来的五路诸侯各有异同,但共同的特点就是格局有限。
幽州、辽东那二位就不用说了,公孙瓒刚强有余,变通不足,公孙度则是一心盯着辽东那一亩三分地;马超和高、袁都是被打服了的,前者还和王羽有了姻亲关系,只要王羽健在一天,他们应该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。
陈家的底蕴比其他四家都深,但那父子也不是什么有大志的人,只要在海外开拓中能看到切实的利益,想必也不会再有反复。
但曹操不同,他是真正的枭雄。挫折只会让他成长,时间给他带来的是新的力量,真把他当做公孙瓒对待,或许能少留点血,少打几仗,但几年,或是十几年后会怎样呢?搞不好他会串联起一帮诸侯反攻中原,搞得天下大乱吧?
王羽没有反驳,也反驳不了,他耐心听了一阵子,见没有更具代表性的意见了,这才抬抬手,待众人安静下来,他慢悠悠说道:“诸君的意见都没错,不过你们似乎都没理解我的意思,我说的招降,不是给他诸侯的地位,而是将其收归麾下,做为治政之臣。”
一片寂静。
连诸葛亮都愣住了,哑口无言,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觑。
这个提议比先前的那个更匪夷所思,不过倒是把众人提出的异议解决了一大半。
青州执行的是军政绝对分离的政策,即便是在战局最紧张的阶段,也没出现田丰或是国渊掌握兵权的局面,反过来也是一样,武将插手内政也是绝无仅有的。若是真让曹操到内政系统任职,风险一下子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。
搞定了曹操的好处远不止这些。正如诸葛亮所说,曹操乃是反青州的士族众望所归,他若顽抗到底,或者战死沙场,很可能会鼓舞反青州势力继续战斗下去,可他若是降了,纵然还有顽固分子在,整个反青州的士族阵营也会分崩离析。
当然,以目前的形势而言,这些士族翻不起什么大浪来,铁血肃清也只是多耗费些时间。但若放眼将来,这样做就得不偿失了。
青州的扩张速度一直很快,而即将要进行这场大扩张,更是规模空前。当年打平袁绍,夺取冀南诸郡,人才就紧张过,全靠王羽调整政策,收编了一部分士族才解决问题。而接下来的这场扩张,需要的人才可不是几倍这么简单,青州军眼见着就要全取中原了!
如果能和平解决大部分士族,不使用太激烈的手段,还可以完整的得到那些世家的传承——或是文献,或是技术,又或其他些什么,战争最容易破坏的就是这些东西。
总之,若能招降曹操,肯定是利大于弊就对了。
太史慈嘟囔着说道:“曹操那厮……怕是不会轻易就范吧?”
“降不降是他的事,只要咱们把态度亮出来,场面做足,告诉天下人主公有容人之量就足够了。”赵云突然插话道:“当然,该打咱们也得继续打,不能给他用缓兵之计的机会,等到他穷途末路了,何去何从,就没多少选择的余地了。”
“原来是这样!”诸葛亮眼睛一亮,显然是被赵云提醒,想起了什么:“主公要消除的只是士族垄断朝堂的种种特权,并非不允许世家存在,但由于过去种种,难免让世人误会……就亮自身而言,当年也曾经误会过主公呢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三国第一强兵请大家收藏:(m.ruochenxs.com)三国第一强兵若晨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